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伯瑜一行到沙子坡镇塘口村调查土家族高腔山歌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17-02-04 09:06:10
  1月17日添加到日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张伯瑜一行到沙子坡镇塘口村调查土家族高腔山歌发展情况。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旅游局、镇文化站相关人员参加陪同。

  张伯瑜一行深入塘口村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及拜访土家族高腔山歌唯一传承人刘朝英对土家族高腔山歌作了详细调查,据刘朝英介绍,土家族高腔山歌是由农民歌手触景生情,即兴创作,山歌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情歌、劳动歌、礼仪歌、生活歌、劝诫歌等,用“乡音俚语”演唱,一般没有伴奏,农闲庭院自娱说唱时配以简单的锣鼓伴奏。唱法多用咽声唱法(即喊唱)的技巧和行腔技法,音乐性格真挚质朴,高亢、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山歌中衬腔、衬词、方言、方音明显,语气衬词与拖腔的结合,形成高腔山歌独有的特征,这些山歌富有音韵感和歌唱性,在祖祖辈辈的演唱、口耳传承中固定下来,为群众所喜爱,并通过长期传承定型的高腔山歌有《上山坡》、《耕田歌》、《薅草歌》、《大田栽秧行对行》、《高高山上一树槐》等200多首。

  张伯瑜在调查中说,土家族高腔山歌是最能反映本民族粗犷豪放特点的民歌,是山地文化的代表,是土家族人民的精神纽带,具有文学、道德美学、劳动美学、音乐学的价值,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学术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对土家族高腔山歌进行保护和深入挖掘,并发扬光大。

  据悉,塘口村土家族高腔山歌源于土家族先民农耕、渔猎、伐木等生产劳动和生活,是土家人在野外劳动和生活岁月中,面对大山或行走时,用来消愁解闷、抒发情感、遥相对答、传递情意的民歌。塘口村的土家族高腔山歌发掘较晚,定型的山歌体形成于明末至清代。

  (沙子坡镇 袁雨)

新闻     汽车     企业     教育     商讯     旅游     科技    
Copyright © 2014 cngzw.cn All rights reserved. 黔ICP备13001804号 
新闻爆料:news@cngzw.cn 广告合作:AD@cngzw.cn 内容投诉:news@cngzw.cn
本站由 大贵网www.cngzw.cn全程运营 黔ICP备13001804号